史记的人生智慧
我和《史记的人生智慧》的作者计正山可谓“相交久矣”。他自谦为我的学生,尊称我为老师。其实,他只是听过我几场学术讲座,并不是我任教的学校的学生;准确地说,我们在长达20余年的交往中,构成了胜似师生情义的友谊。有一段时间,我们同在一所高校任职,可说是朝夕相处。那个学校的校园很优美,晚饭后的散步,几乎雷打不动。散步中,无所不谈,怎么研究《史记》,也是话题之一。
《史记》在作者的笔下化为一个个令人感到新鲜的话题,话题的展开夹叙夹议,交叉着趣味浓浓的故事,睿智幽默的议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给人启发,引人深思。我忽然联想到芭蕾舞。我们通过舞台所看见的芭蕾舞,是轻盈的、从容的、优美的,即使是快速的旋转,也不能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一停下来要给人从容淡定的快慰。观众大都不知,这样的艺术境界是通过何等艰苦的锻炼方能获得的。所以,芭蕾又称“残酷的艺术”。是的,举重若轻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承受“举重”的压力,压力之大,近乎残酷。计正山锻就这样一种风格,正来自常年累月的近乎残酷的扛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厌其烦地查阅,针线细密的考证,浮想联翩的思考,别出心裁的发掘,深入浅出的表述,字斟句酌的修饰。是的,我在轻松的阅读中,渐渐感悟了背后的沉重。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应该是一个民族共识。文化不是摆设,只用来说说和看看的。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断言,一个民族的文化强,一定带来这个民族的国家强。而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根本存在形态,不是几句高论,几部杰作,几曲好戏……而是渗透在民族成员的大多数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并转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从而凝聚成为一个民族的现实力量,它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也可以阻碍历史前进。这才是民族文化第一位的根本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说,从古至今,一种思想再进步,再优秀,若仍未渗透民族大多数的人心,并化为现实的力量,而仅仅是个别杰出人物的思想和言论,那么,我们还不能将其视为民族文化。
我们能认识鲁迅的伟大;鲁迅把民族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确定为“改造国民性”。而所谓启蒙和改造国民性的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把历史文本文化转化为渗透在民族大多数成员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变成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从而凝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现实力量。
计正山千辛万苦,埋头历炼的过程,展示出的正是这样的文化理想:把《史记》的文化精华化为渗入人心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显然,针对这个目标,他作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审视当代,特别是当代改革开放所需要的人文素养 ,找到与此相关的文化话题;这既是对《史记》的新的开掘,也是对当代文明建设的促进。二是把艰深的学术叙述转化为一个个趣味盎然的故事。三是努力在语言运用上,实现大众化的传播、交流。我常常有一种惋惜,一些学术大师的文化发现,现实价值极高,却缺少我们应尽的责任:将大师的文化成果转化为大众的传播与交流。这不是降低学术水平,而是扩张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影响。《史记的人生智慧》正是以通俗文体向大众传播文化经典的有益尝试。曲高不一定和寡,只要努力,和寡也可以转化为和众。所以,计正山的努力,是极有价值而应予推崇的。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撰文:沈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