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98-68526870

邮箱:hnsahsh@sina.com

名人入党的故事

2023-07-11 10:08:17 张少中 11

同志们: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基因库”作用,讲好党史故事,我们就能更好地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时说:我们党的每一段历史,每一位烈士的英勇事迹,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海南省安徽商会联合党委的工作安排,今天由我来讲一堂微党课。我讲课的题目是《名人入党的故事》。

 

 

 

邓小平亲自宣布她的入党消息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的入党故事

19503月,宋庆龄第一次给中共中央写信,表达了多年向往加入共产党的心情。中共中央在收到信后,经认真讨论研究,从当时党的最高利益考虑,暂未作明确答复。195210月,宋庆龄认为前信请求入党的意思并未表达清楚,于是直接给毛泽东写信,坦率地谈到了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毛泽东甚为感动,他对宋庆龄真诚地表示:对方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她在政治上是完全够格的,但还是留在党外好。事实上,宋庆龄早在1930年代就经共产国际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并做了大量的秘密工作,但直到1937年宋庆龄仍然对自己参加的党组织持有疑虑。1957428日,宋庆龄向当时正在上海的刘少奇当面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第三次向中共中央提出入党申请。刘少奇回京后向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作了汇报。政治局在权衡得失之后,更倾向于宋庆龄继续留在党外,这样更加便于宋庆龄为党工作。毛泽东委派刘少奇和周恩来一起前往上海,向宋庆龄传达中共中央的意见。

19815月,88岁高龄的宋庆龄已经病危。邓小平于516日上午再次来到宋庆龄的榻前探望。此前一天,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已作出接收宋庆龄为正式党员的决议。邓小平向病床上的宋庆龄宣布了她正式加入党组织的消息,宋庆龄紧握着小平的手久久不愿松开。13天以后,即1981529日宋庆龄逝世,当天下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八次会议,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称号。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二十世纪举世闻名的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毛主席打电话祝贺他入党

——喜剧大家梅兰芳的入党故事

梅兰芳生在没落的封建社会,亲眼目睹了旧社会中国的病态和人民受压迫的窘境。虽然自己通过努力在戏剧的舞台上小有成绩,但是仍然被人瞧不起。特别是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蹄踏入中国领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青年时候的梅兰芳十分感慨,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也让梅兰芳的目光聚焦在这个全新的政党身上。历经八年抗战赶走侵略者,历经解放战争消灭反动派,建国初期再助朝鲜人民打跑美帝侵略者。这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干的大事,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让梅兰芳对中国共产党倍加钦佩和崇拜。建国初期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梅兰芳虽然备受尊重、声名显赫,但他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初期,当梅兰芳积极投身抗美援朝的京剧义演时,周恩来就曾亲切地对他说:“你应该入党了,党需要人民艺术家!我表个态吧,我周恩来愿意做你的入党介绍人。”梅兰芳表示:感谢总理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但自己不能搞特殊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同时他希望中国戏曲研究院和中国京剧院的两位党委书记张庚、马少波同志做自己的入党介绍人。

党组织接到梅兰芳重新亲笔撰写的《入党申请书》后,立即分发有关同志审阅。这里所说的“重新亲笔撰写”,是因为在此之前梅兰芳还有一份《入党申请书》,那是由他口授并由秘书许姬传笔录、整理的。党组织负责人充分理解大艺术家的生活、工作习惯,但还是就此同梅兰芳严肃谈话,指出《入党申请书》应当由自己亲笔撰写,不能假手他人。梅兰芳虚心接受批评,回家后当即闭门谢客十多天,重新亲笔撰写。其中写道:“本人已过花甲之年,却时刻自问:我为什么要申请入党?其实,早在建国初期,我就在心中立誓要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工作,也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由衷感激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同志对我在政治上的亲切关怀……”

1959年3月16日,中国戏曲研究院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了梅兰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当年7月1日,梅兰芳入党宣誓仪式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会议室举行。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梅兰芳等人入党的消息。毛泽东知道后,即委托秘书打电话向梅兰芳表示祝贺。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其生前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在梅兰芳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两次要求恢复党籍的人

——作家茅盾的入党故事

作家茅盾在1920年下半年就与陈独秀等一道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是第一批党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他遭到蒋介石的通缉,就与党失去了组织上的关系。1931年他曾向瞿秋白提出恢复党籍的要求,但没有得到答复。1940年在延安,他又一次向张闻天提出恢复党的组织生活的要求,党中央研究以后,认为他留在党外工作,对革命对人民更为有利。解放后,亲友曾向他提出过恢复党籍的问题。茅盾却说:“过去几十年我都在党的领导下工作,现在又何必非要这个形式不可呢?”

但到了晚年,茅盾听说经过“文革”一些青年产生了信仰危机,对于入党也不感兴趣,他重新考虑自己的入党问题。他最后牵挂的两件事便是被追认为共产党员和以自己的稿费成立长篇小说文学奖。他留下两封遗书,一封署名原名沈雁冰写给胡耀邦同志和中共中央,希望死后能被追认为共产党员;一封署名笔名茅盾写给中国作家协会,捐出自己的25万元稿费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给胡耀邦的信中写道:一个人只有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做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终生,才是最大的幸福!中央后来依据当年茅盾曾经入党的事实,决定恢复其党籍,党龄并从1921年算起。中国作协也根据茅盾的遗愿而设立了以茅盾的名字冠名的茅盾文学奖。

茅盾(原名沈德鸿,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子夜》《春蚕》《夜读偶记》等。

早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人民文学》、《译文》杂志主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3月27日逝世。

 

“老同志,新党员”

——数学家华罗庚的入党故事

早在中学时期,华罗庚就与两位老师共产党员王时风和钱闻关系亲近。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华罗庚身为清华大学教师曾拄着拐杖走在队伍前列。国民党后来进行了大搜捕,华罗庚还在自己家中掩护中共地下党员躲过搜查。华罗庚在西南联大也一直与地下党组织保持联系,并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并发表了公开信《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影响和带动了一批知识分子回国。1958年夏,他向党组织提出入党请求,但并未获得批准。尽管如此,华罗庚依然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此后,他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应用数学道路。他创造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即“双法”)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华罗庚曾先后到20多个省市推广“双法”,以老病之躯,奔波在各地。改革开放后,华罗庚为党的伟大历史转折感到由衷高兴。1979年3月,在应邀赴欧洲讲学前,他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6月13日,在英国讲学的华罗庚终于收到了被批准入党的通知。邓颖超曾夸他是“老同志,新党员”,华罗庚很感动,认为是对自己一生的最好总结。1980年,华罗庚曾写下“实干、苦干、拼命干,党员本色”,这正是华罗庚“老同志,新党员”人生最恰当的诠释。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国际上“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等数学科研成果均是以华氏命名的。

1985年6月12日,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4岁。[2]

 

 

为毛主席做专场表演的艺术家

——相声演员马三立的入党故事

著名相声艺术家马三立曾感慨地说:“旧社会我们艺人生活得很艰难,说相声的根本就没有地位,那时候看相声不叫看相声,叫看玩意儿。把我们叫玩意儿,让世人看不起。现在不同了,我们叫文艺工作者。还是新社会好啊!现在,我每月能拿几千块钱工资,还能享受这么好的医疗待遇……是党给了我一切,我太知足了。”新中国成立后,马三立焕发出艺术青春,致力于编演新相声。1952年,他两次到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回国后,马三立加入了天津市广播曲艺团,后调入天津市曲艺团进行相声的整旧创新。他经常深入厂矿和农村,采撷平民百姓的生活小事,结合自己半个多世纪的阅历和感悟,创作出一个个优秀的作品。1956年,马三立被请进中南海专门为毛泽东主席汇报演出。回到天津,马三立立即写了入党申请书。然而,1957年,因为一段相声《买猴》,马三立被打成了右派,入党的事情也被搁置起来。“文革”之中,马三立饱受磨难。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马三立回到天津市曲艺团,他又活跃在文艺舞台上。1983年,天津市委统战部部长关心起他的入党问题。这位走过太长也太曲折路的老艺术家没过多久,再一次向天津市曲艺团党支部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85年5月16日,马三立终于实现了入党的愿望。他说过,自己一生有两个生日,一个是从娘胎呱呱落地的日子,一个是入党的日子。后者使他在七旬高龄又获得了新的生命。

马三立 (别名马桂福,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出生于北京市,毕业于天津汇文中学,相声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是五、六、七、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

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后拜著名相声演员周德山为师。1947年,登上天津大观园剧场,与侯一尘搭档,大受观众追捧。2001年12月8日,在天津举办从艺八十周年的告别演出2003年2月1日逝世。

 

 在白色恐怖下坚定加入党组织

——教育家徐特立的入党故事

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驻于延安时,中央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将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五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尊称为“延安五老”,即分别称为徐老、吴老、谢老、董老、林老。

 “延安五老”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以其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矗立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生于湖南长沙。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不到一个月时间里,长沙有一万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这时候入党就意味着有可能牺牲。徐特立却找到了过去的学生,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李维汉,义无反顾地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李维汉说:“革命失败了,到处都在杀共产党,你愿意加入共产党?”徐特立回答:“我已经51岁了,只要共产党能允许我加入组织,那我就真是获得了新生命!”徐特立的入党,大大地激励了共产党人的士气。1934年10月,徐老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中最年长的人。

   徐特立做教师一做就是大半辈子,他本可以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却在40岁时决心报效祖国,于是他前往法国留学。学成归来后,国民党很青睐徐特立的才学,但徐特立却对时势看得清楚通透,他知道选择国民党虽然暂时会有高官厚禄,但未来只会遗臭万年,于是坚定的选择了当时还势单力薄、前途未卜的共产党。

1937年,毛泽东在给徐特立60岁寿辰的祝贺信中说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都离开了共产党,有的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年秋天加入了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而此时,徐特立作为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已经奔赴湖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奋战在革命的第一线。1947年,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泽东为他题词“坚强的老战士”,朱德的题词是“当今一圣人”。

1968年11月,在弥留之际,徐老把多年的积蓄交给了组织。他对孩子们说:“你们应该继承的不是我的财产,而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原名徐懋恂,字师陶,1877年2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岁起从事教育工作,民国初期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部部长,中共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他是著名的中共“五老”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毛泽东在审定悼词时亲笔加上“光荣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革命的一生。”

 

从国民党将领到中共党员

——起义将领陶峙岳的入党故事

1892年9月18日,陶峙岳出身于湖南宁乡。1911年,他参加了武昌起义。1926年,陶峙岳投身于北伐战争,因立下战功升职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第3旅少将团长。后来,陶峙岳加入中国国民党,一直为国民党效力。当时,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战争。为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反对内战,一致抗日”,陶峙岳对此十分赞同。淞沪会战爆发后,陶峙岳带兵出征,由陕西率部驰援上海抗战,部队进入阵地后,全军官兵同仇敌忾,一举击溃日军。在敌海陆空军强烈攻击下,坚守阵地22天,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他也因此被誉为“抗日名将”。

解放战争时期,陶峙岳任新疆警备司令部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宫。他积极支持张治中的和平民主政治主张,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将盛世才关押在新疆的共产党人全部释放,并亲自安排130多人返回延安。通过与共产党接触,他开始倾向革命。经过多方努力、周密计划,他与包尔汉于1949年9月25日通电全国,举行起义,新疆得以和平解放。陶峙岳是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将军。在关键时刻,他坚定地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选择和平起义,接受党的领导。不仅没有给新疆人民带来战火,更为六分之一国土的和平解放,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了重大贡献。

建国以后,陶峙岳按照党中央部署,带领部队屯垦戈壁,在戈壁滩上种植棉花,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建造城市等。1950年3月,为了缓解新疆地区粮食供应的问题,他率领10万官兵开赴玛纳斯河流域开荒地、种棉花、办农场、建城市,并创造了当时全国棉花亩产量400斤的最高纪录。陶峙岳入党,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第22兵团成立、陶峙岳被任命为兵团司令不久,王震就向陶峙岳谈起入党事宜,但陶峙岳自惭形秽,不敢启齿。1952年,王震和陶峙岳共赴石河子视察,王震再次问及他愿不愿入党,他回答:“是所愿也,不敢请也。”1965年,陶峙岳郑重地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新任兵团政治委员张仲翰。然而不久,“文革”开始,陶峙岳入党之事被搁置下来。1982年5月,陶峙岳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9月,被批准。陶峙岳激动地喊出了“伟哉共产党,追随幸有缘”的心里话。

 9月28日,陶峙岳长期入党的愿望终于实现,90高龄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年龄最长的新党员。

用三十年入党,用一辈子践行。30余年的夙愿终于实现,陶峙岳将军不禁老泪纵横,百感交集中写下了“在有生之年,仍应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神圣事业中,竭尽绵薄之力。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不辜负党对自己的期望。”

陶峙岳 1892.09.18─1988.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省宁乡市仙凤乡人。在军旅生涯中,陶峙岳历任湖南省督军公署参谋处上尉参谋,谭延闿部“护字营”营参谋长、营长,湘军营长、团长,国民革命军团长、副师长、师长、军长、副总司令、总司令等职。先后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会攻南京、复克徐州之役、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对中央苏区的历次“围剿”、淞沪会战等。[1]

1949年9月25日,率驻新疆的10万国民党军官兵通电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和平解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领导部队屯垦戈壁、建造城市,使新疆逐渐走出贫困,成为闻名的农业示范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12月26日在湖南长沙病逝,享年97岁。

 

同志们:

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

我今天所讲的七位名人入党的故事,有的是国家领导人,有的大文豪、大艺术家、大数学家,有的是开国上将、起义将军。他们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不同,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不同,但有一点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由于历史原因或各自工作需要,他们入党情况都很特殊,有的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们坚定不移地热爱党、信任党、忠于党,在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驱使下听党话、跟党走,最后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忠诚的共产党员。他们的入党故事,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讲好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

 

 

张少中,男,阜南县人,安徽示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先后在安徽《文化周报》、海南《特区工商》杂志和海南邮政公司任职。现任全国邮政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徽文化研究会、海南省安徽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